400-123-4567

公司动态 分类
kaiyun官方-非遗寻城记·河南篇③丨永不凋谢的“牡丹花”发布日期:2025-09-08 20:07:45 浏览次数:

  kaiyun牡丹瓷盘、牡丹屏风、牡丹盆景、牡丹葫芦、牡丹首饰……走进洛阳市牡丹瓷博物馆,仿佛置身“花的海洋”,形态各异的牡丹装置随处可见,栩栩如生。“我们洛阳人打心底里爱牡丹,我就是想亲手塑造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。”7月8日,唐白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、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在馆内接受记者采访时,道出了这份对牡丹的深情与执着。

  唐代白瓷发源于河洛地区(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黄河与洛水交汇区域),历经1500余年的传承发展,其工艺源自巩义窑的白瓷烧制技艺。匠人们精选含铁量较少的优质高岭土为原料,运用轮盘、修型刀、环形雕刻刀等传统工具,通过调配、练泥、塑形、上釉kaiyun官方、烧制等多道严谨工序,最终成就了这件凝聚着唐代工艺精髓的白瓷珍品。

  李学武的制瓷手艺源自家族传承——从爷爷那一代起就烧制瓦罐、黑碗等家用瓷器。自幼受洛阳牡丹文化和家族技艺熏陶的李学武,萌生了用陶瓷定格牡丹之美的想法。用了近三年时间,以唐白瓷技艺为基础,烧制出了牡丹瓷这一创新品种。

  展厅内,一件名为“和合共生 美美与共”的花盘作品引起记者的注意。原来它是第21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官方指定贵宾纪念品,当时获得了中外贵宾的广泛赞誉。李学武介绍:“我们当时在设计上将东盟国家的国花拼接在一起,寓意着各个国家紧密相连、携手共荣。”

  这些雍容华贵的牡丹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?“在陶瓷烧制之前,用手工贴出各种想要的花卉图案。”李学武介绍,与传统的陶瓷烧制技艺一样,牡丹瓷需要做胎和釉,最后合成一起烧制。据了解,牡丹瓷分两次烧制,第一次是给瓷花烧制上釉,第二次是将瓷盘与瓷花烧制组装。

  李学武的妹妹、唐白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艳艳正在制作“花瓣”。记者 吴晓雨 摄

  在李学武看来,酒香不怕巷子深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有人将牡丹瓷作品带到北京,外交领域的工作人员觉得用陶瓷再现牡丹盛放的方式很有特色。2013年底,牡丹瓷系列精品被中国外交部选用为中国外交礼品,牡丹瓷系列成功步入“市礼、省礼、国礼”行列。

  牡丹瓷屏风。将牡丹瓷镶嵌入插画当中,虚实结合,富有美感。记者 吴晓雨 摄

  这些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守艺人背后的默默坚守与付出。创新,是李学武传承之路的“关键词”。他匠心独运,相继推出“李学武牡丹瓷”“河洛盛世”“东方妞妞”“小花匠”等特色品牌,并研发出“陈设艺术”“家装艺术”“饰品艺术”“日用艺术”“特别定制”“城市艺术”六大系列、上千个品种产品,力求让非遗真正融入生活。

  让唐白瓷重返世界舞台,让牡丹瓷为世界所熟知。展望未来,李学武定下两大目标:一是持续守正创新,将牡丹瓷的应用延伸至各个领域;二是全力提升品牌影响力,跻身国内知名品牌之列。